通往张骞故里、著名茶乡?D?D陕西省西乡县的公路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茶叶试验站的铭牌赫然矗立,茶博士余有本在这里发起了茶园改造运动,建设了有机茶示范园,开展了品种选育和高产栽培研究,成了紫阳、平利、旬阳等县数万亩高产茶园的技术依托。这里承载了陕南茶农致富的希望,成了陕西茶产业发展的策源地。
西乡县的大道旁,一座山头上茶树葱茏、白房红瓦,这便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乡茶叶试验站。西乡县是陕西的产茶大县,25万亩茶园占了陕西的四分之一,学校选择这里建设试验站,并且聘请了安徽农业大学茶学博士余有本来校工作,担任学校的茶叶学科领头人,担任茶叶试验站的首席专家。
余有本遍访陕南各地的老一辈茶叶专家,考察遍布汉江两岸的茶区,了解到陕南拥有7大群体28个品种的茶树,陕南茶叶“香高味浓耐冲泡”的特性更是令人折服。可是,陕南茶园老化、抛荒现象十分普遍,究其原因是因为采摘费用高,鲜茶收购价格低,夏秋茶几乎不采摘,导致茶农务茶积极性不高,茶园的经济效益低下。
余有本看着满山遍野的茶树,想着穷困艰辛的茶农,憧憬着日益繁荣的国内外茶叶市场,踏上了“三改”的历程。茶园技术改造这是“一改”,推广无性系良种,推广茶园机械修剪和采摘,推广优质高产无公害生产技术,解决低产、低效问题;茶厂技术改造这是“二改”,示范引进机械化、清洁化、标准化生产设备,提高生产规模,提高品牌影响,以提升茶厂效益来提升茶园效益;保质技术改造这是“三改”,改进茶叶加工工艺,改造储藏方法,以地窖和保鲜库保持鲜度和品质。
他从“一改”起步,从茶园更新换代突破,可是没有哪个茶农愿意尝试这个新鲜事,于是他在试验站150亩茶园做起,请茶区各乡村的能人来到茶园,他亲自示范修剪,手把手教他们剪光一片片茶园,这一招不仅剪掉了山头几十年的老枝条,更剪掉了他们心头怜惜茶树的情绪,茶树可以大修剪的消息当时就传遍了茶乡,2年后经修剪的茶树比原来产量高出许多的消息再次震动了茶乡。
在茶叶试验站里,大棚覆盖下的茶树早早地露出了新芽,散布在茶园的银杏树庇护着幼嫩的茶树枝条,无性系茶苗展示着旺盛的生命力,茶树台刈后生发的枝条和环剥压条后生发的幼苗焕发了新姿。日光温室首次在茶乡落成,茶树新品种无性系和设施茶园研究示范已经开始,引进的26个种质资源成为新品种培育的基础。余有本博士对现有陕西茶树种质资源进行了生物学性状观察、化学成分测定、茶叶适制性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对陕西现有23个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为探索茶树的育性机理及茶树育种奠定基础。根据老茶园的种植年限和生长势,对原有老茶园进行了三种模式的改造,新发展无性系良种示范茶园30亩,有机茶示范园区50亩,高产茶园示范区30亩,无性系良种繁育基地150亩。
茶叶试验站成为茶乡农民参观学习的基地,仅参加老茶园改造和有机茶园栽培管理技术培训班的达到5000余人次。周边产茶县纷纷要求在当地建设示范点,茶叶试验站的专家在建设试验站的同时,为勉县建立了万亩有机茶示范茶园,为平利县建立了5000亩无性系良种示范茶园,为紫阳县建立了1000亩老茶改造示范茶园。
在茶园里作务的茶农欣喜地说,我们在这里劳动不仅能挣到钱,还能学到茶管理技术。枣园村胡玉林家的茶树生长缓慢,一年才能卖200多元钱,本打算挖掉茶树,2005年春余博士针对他茶园不同地块的长势,分别采取了台 刈和修剪措施,现在成了全村长势最好的茶树。
来茶叶试验站参观学习的茶农络绎不绝,茶叶科技入户工程即将启动,茶博士讲课和指导的身影穿梭在茶乡村寨,茶园技术改造在茶乡风头正劲。我国制茶行业和茶叶学科的权威人士先后来汉中考察,当地茶厂和茶行的老板纷纷来请余博士指点迷津。试验站研究开发了农科大仙毫、炒青和毛尖三个产品,在第二届汉中赛茶节上均获得金奖。试验站与秦绿茶业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茶叶糖果、茶叶面条、超微茶粉等新产品,已有部分产品投放市场,得到消费者的普遍好评。试验站打开了茶叶科研、示范、推广和生产、加工、营销的新局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借势组织了陕西茶产业研讨会,茶厂技术改造和保质技术改造已经风生水起,陕西茶产业在茶叶试验站的推动下已经形成了全新的格局。
茶博士如同点缀在陕南茶区的绿宝石,闪烁着迷人的光彩,烘托着茶乡的青山秀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