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推广基地» 试验基地» 甜蜜的事业(一)———来自我校阎良甜瓜试验示范站的报道

甜蜜的事业(一)———来自我校阎良甜瓜试验示范站的报道

       这不是一部电影的名字吗?直接拿过来作这篇通讯的标题是不是显得太俗?不过记者以为,非这个标题不能准确概括出这篇文章的主题。因为,记者要报道的对象——我校阎良甜瓜试验示范站,他们工作的对象——“瓜”,是甜的;他们工作的效果——让农民过上了甜蜜的生活;他们工作的感受——瓜农富了,他们心里也甜了。因为一切都和“甜”有关,所以也就不避嫌疑,直接“抄袭”了。

  话虽如此,但通过采访,记者深深体味到,这“甜蜜”的背后,却凝结着我校试验示范站专家无数的艰辛和苦涩。

 “甜蜜的事业”催生“甜蜜的产业”

  10月21日,记者慕名来到位于西安市阎良区关山镇代家村的我校甜瓜试验示范站采访,探寻给农民带来甜蜜生活的“蜜源”。

  走进收拾得非常干净的试验站,只见一排崭新的砖混结构平房分列大门两侧,分别设有办公室、试验室、培训教室和宿舍。正对着大门的一条笔直干净的水泥路两边,一座座高标准日光温室、钢架春秋大棚和不同结构形式的实验塑料拱棚在暖暖的秋阳下整齐地排列着,向人们展现着站上的研究示范功能。走进一座钢架春秋大棚,满满一棚秋甜瓜跃入记者的眼帘。试验示范站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些秋甜瓜本来应该在国庆节前采摘上市,这棚瓜是站上专门留下用来向参观者展示和做试验研究用的。记者看到,由于早过了采摘期,许多瓜蔓的叶尖都有点发黄,但一个个果型标准、色泽均匀的厚皮甜瓜散发出的阵阵诱人香气直往你鼻子里钻,使你的口水不由得一下子增加了许多,嘴里、心里似乎都感到蜜一样香甜。

  采访在“甜蜜”中开始——在满墙挂着介绍试验示范站工作情况的挂图的接待室里,主人用刚刚从蔓上摘下来的甜瓜款待记者一行。我们品着香甜的甜瓜,听着首席专家杜军志和他的同事们讲述甜蜜的故事……

  地处西安市郊区的阎良及周边地区,土层深厚,有着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春季提温特别快,非常适宜早春甜瓜生长,再加上水资源良好,附近的省会城市消费水平较高,因此,具有发展甜瓜产业的资源和区位优势。过去这一带一直有种甜瓜的传统,但由于大都是种植不耐储运的薄皮甜瓜,且品种混杂,品质和产量不高,再加上栽培技术落后,熟瓜上市时间晚(一般为6月中旬上市),正值瓜果旺季,这些因素都影响到种出的甜瓜卖不上好价钱,因而这里的甜瓜生产一直未能形成像样的产业。

  1999年,我校科技人员杜军志带着自己经过多年努力培育出的厚皮甜瓜品种“早蜜一号”来到富平县留古镇联合村一位农民的地里进行试种,并采用多层覆膜等一系列科学栽培技术,当年便大获成功——赶在6月上旬这一瓜果空档季节熟瓜上市,比当地一般的薄皮甜瓜早了将近半个月,且甜度高,口味香,外观漂亮,抗病,耐储运,因此卖价高,效益好。当年一般瓜农亩产值只有两三千元,而试种的厚皮甜瓜,亩产值超过7500元。

  这消息一下子在当地和周边地区引起轰动,采用西北农林科大学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种植优质厚皮甜瓜成为阎良地区瓜农的首选,“要想发,种甜瓜”成为当地农民的口头禅,全区的优质厚皮甜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2001年发展到2000亩,2002年突破万亩,2005年达到4万多亩,甜瓜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随着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瓜农在品种选用、栽培、施肥、温湿度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生产技术中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严重制约了甜瓜产业的健康发展。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阎良甜瓜产业,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推进产业化进程,使甜瓜产业健康良好发展,2005年农高会上,我校与西安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共建阎良10万亩标准化甜瓜科技示范基地项目协议。2006年初,我校与阎良区人民政府签订协议,在该区甜瓜种植中心区——关山镇代家村建立甜瓜试验示范站,以杜军志为首席专家,由甜瓜育种、设施栽培、植物营养、植物保护、果品保鲜以及市场营销等多学科的十多名专家作为试验示范站常驻科技人员,联合组成科研与推广团队,开展相关研究和示范推广,把技术直接送到瓜农的田间地头,以提高甜瓜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这项造福于广大农民的“甜蜜的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试验示范站已建成了32.5亩中心示范园区,完成了办公、住宿、培训设施1200平方米,日光温室9座3600平方米,春秋设施大棚4个,1800平方米的基础设施建设,为试验示范工作搭建起良好的平台。

  以自有知识产权品种为核心,进行甜瓜标准化生产配套技术的组装集成;对国内外四大类78个甜瓜品种进行了引进和试验种植,筛选出了适宜当地栽培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品天下”等系列品种;开展了工厂化育苗、平衡施肥、多层覆膜、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配套技术试验示范,组装配套形成《塑料大棚厚皮甜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甜瓜栽培技术100问》等技术资料。

  近两年来,试验示范站在阎良区关山镇北冯村,以及周边的富平县张桥镇埝田村、临渭区官底镇四县庙村等地建立了10个科技示范村,10个核心示范户,100个重点示范户,建立高标准示范田480余亩,示范推广2万余亩,辐射带动大荔、蒲城、临渭、富平、临潼、高陵、户县、杨凌、扶风、凤翔等周边地区发展近8万亩。发放技术资料10000余册,举办各类技术培训200余期,培训近1万人次。2007年甜瓜基地核心科技示范户最高亩产值达10000元,示范户平均亩产值4800元以上,较产区平均亩产值3600元增收33%;辐射带动区域平均亩产值达到4200元,比产区平均效益增收17%以上。扶持农民成立了三个甜瓜协会,建立了产销联合会,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产品销售,已外销甜瓜46万公斤。目前,阎良甜瓜的品牌效应已经形成,产品在省内已是供不应求,还销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早春厚皮甜瓜生产基地。

  据统计,2005年,阎良区农民人均收入3600元中,有1000多元就是甜瓜带来的。阎良甜瓜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省内周边地区甜瓜产业的发展,还辐射到河南中牟、安徽砀山、山东菏泽、云南德宏州、江苏扬州等地,累计推广种植20余万亩,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

  我校以科技推动了阎良甜瓜产业的发展,既促进了农村经济,同时也改变了农民们的精神面貌。采访中当地村干部告诉记者,用农林科大的技术种甜瓜效益这么好,村民们的注意力都让这事吸引住了,大家都集中精力学技术种甜瓜谋致富,过去村里打麻将、闲逛、惹是非的情况几乎看不见了。本次采访中,阎良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姚建华告诉记者,关山镇代家村、武屯杨居村先后被评为陕西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他们都是以甜瓜种植为主导产业的。

  我校推进的“甜蜜的事业”并没有就此止步。为了及时总结用科技催生阎良甜瓜产业发展的经验,使农业科研和科技推广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6年4月中旬,我校与杨凌示范区管委会、阎良区人民政府在阎良联合召开甜瓜产业发展研讨会,邀请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新疆、甘肃等地的知名专家教授就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孙武学校长在会上明确指出:“科技创新催生了阎良甜瓜产业。”他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依据陕西光热、土地资源,制定甜瓜发展的科学规划;掌握源头技术创新,不断研究培育适合当地生产的高、中、低不同档次的品种;综合研究,制定一套甜瓜生产的综合技术规范;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农民自己的产业协会。我们要以阎良甜瓜试验示范基地为基础,进一步扩大规模,建成以阎良为中心,涉及周边县区、规模更大的高水平甜瓜基地,使之能够在陕西乃至整个北方地区占有一席之地,努力打造一个高水平的北方甜瓜产业基地。他还言辞恳切地给与会者算了笔账:“如果我们能够建立一个十几万亩的甜瓜基地,一年就可给农民带来三四亿元的纯收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