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验站地点
安康市恒口示范区千工乡高俭村三组
二、首席专家
吉 红 教授
三、基本情况(500-800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安康市政府于2007年1月签订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水产科技实验示范基地建设协议》,试验站当年启动建设。建站前,安康水产业规模较小,产业链不完整,仅有小规模的池塘养殖,主要为农民个体养殖形式,大水面养殖仅有1家,为河南加强公司承包瀛湖水库进行大水库放养。养殖品种主要为草鱼、鲢鱼、鳙鱼和鲤鱼等常规种类。产业链上游的饲料等投出品生产及下游的水产品加工和旅游休闲产业基本缺失,且组织化程度较低。2006年渔业产量7000吨,产值0.8亿元,占安康农业产值的0.88%。
建站后,试验站首先明确了建设安康及汉江中上游流域水产养殖技术创新与示范中心,区域水产业人才培训中心,名特优水产品苗种繁育中心,开展国内外交流合作的多功能平台的建站目标,以支撑、引领陕南水产业发展。围绕建站目标,试验站提出了大力开展创新性试验示范工作和科技培训,积极推动企业和合作社建设,以及为政府产业决策建言献策的产业服务路径,确定了“一条鱼,一套技术,一个产业”的工作思路,总结出了“135”科技推广方法。
针对安康市位于秦巴山区,生态环境建设与扶贫开发任务兼备的情况,试验站于2007年开始引进美国名优鱼类匙吻鲟,在系统开展养殖技术研发的基础上,培育推广匙吻鲟苗种100多万尾,并集成推广了“灯光诱饵技术”、“网箱阶段培育技术”等匙吻鲟养殖新技术,使得这一生态鱼在安康扎根,其养殖也在向西北地区不断扩展,为地方产业结构调整作出了较大贡献,并在此基础上先后成功引进鳡鱼、斑点叉尾鮰、加州鲈鱼、松浦镜鲤等多个新品种,还突破了鳜鱼繁殖技术。在培训工作中,开展各种形式科技培训300多场次,培训水产养殖人员12000多人;在深入水产一线进行技术指导、接待群众到站咨询并组织地方产业骨干到渔业发达地区进行考察学习的同时,开通了汉水渔业在线网站,组建了QQ安康渔业交流群,在线解答养殖户生产问题。试验站积极引导从业人员组建养殖合作社、企业等,指导安康新建水产养殖公司20多家、组建渔业合作社12家。
经过8年的示范推广,安康市2014年实现水产养殖面积23万亩,产量4.2万吨,产值20.9亿元,分别是2009年的1.2倍、3.6倍、13.3倍。渔民年收入11482元,是农业人均收入7490的1.53倍,连续三年来产量占全省四分之一,面积、产值占全省三分之一。现有省级渔业园区2个,市级渔业园区12个,渔业总产值在全市农业产值的比重由2009年1.53%上升到2014年12.2%,且已建成投产水产品加工企业1家。水产业已成为安康市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
试验站注重科学研究,并已形成“1+2”的科技工作思路,即一个着眼点(凝练产业关键技术问题),两个层次(面向生产的技术问题的研究和支撑技术开发的应用基础研究)。同时,着力打造产业学科技平台。2015年,试验站作为技术依托单位,与岚皋县绿水农业生态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申报并获批”安康市水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站以来,试验站先后发表科技论文30多篇,其中Sci论文3篇。吉红教授主持的“匙吻鲟高效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获安康市科学技术特等奖和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以试验示范站为平台,打造水产学科“一体两翼”实践教学新体系的探索与实践”项目获校教学成果一等奖。试验站接待美国、日本访问学者以及国内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华中农业大学等同行多人来站进行学术交流。试验站已成为安康乃至陕西水产业重要的科技研发与新技术推广基地。
五、主要参加人
刘 超:研究员,畜牧水产
刘小林:教授,水产资源
王高学:教授,鱼病防控
王在照:教授,水域生态学
丁 武:教授,水产品加工
王立新:副教授,水产资源
董武子:副教授,水产养殖
凌 飞:副教授,病害防控
王 涛:讲师,水产养殖
周继术:讲师,水产饲料
李 杨:讲师,水产资源
刘海侠:讲师,水产资源
熊冬梅:讲师,水产资源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吉 红
电话:02987092937
E-mail:jihong@nwsuaf.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