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陕西日报》7月13日头版头条——陕西杨凌:架起科技惠农的桥梁
《陕西日报》7月13日头版头条——陕西杨凌:架起科技惠农的桥梁
来源:新华社        作者:许祖华        发布时间:2010-07-1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白水苹果试验示范站首席专家赵政阳(右一)
在指导果农疏枝(2009年10月18日摄) 新华社发  靳军摄

  他们是大学教授,但他们却常年工作在田间地头,把一项项农业新技术带到了乡村农户,变成了农民致富的“金钥匙”。在地处八百里秦川腹地的陕西杨凌,农业始祖后稷曾在这里“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开创了中华农耕文明的先河。如今,在杨凌这个全国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一支由专家教授组成的农技推广队伍,深入农业生产一线传经送宝,架起了一座座科技惠农的桥梁,使农业科技
在千村万户“落地生根”。

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

  盛夏时节,当记者来到有着中国“农业硅谷”之称的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随处可以看见成片的蔬菜瓜果大棚,一个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示范基地,向人们展示着杨凌现代农业发展的丰硕成果。

  “国家在设立杨凌示范区时,赋予杨凌的根本任务就是通过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把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依靠科技示范和产业化带动,推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建设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支持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样板。13年来,杨凌示范区在搞好自身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和开展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杨凌示范区党工委书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张光强说。

  我国现行的农业科研和推广体制是:农业大学培养农业科研人才,科研单位出科研成果,省、县、乡三级农业推广服务体系负责推广。这个沿袭了几十年的“三驾马车”式农业科研和推广体制,最大的弊端就是拥有先进技术和成果的人没有推广的任务,而负责推广的人又没有技术和成果,两者处于分离状态。有人把这种现状形象地称之为在专家与农民之间存在“最后一公里”的距离,可就是这“最后一公里”,成为农技推广难以克服的难题。

  针对我国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杨凌建立了“政府推动下、以农业大学为依托、以基层农技力量为骨干”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基本打通了农科教、产学研之间衔接的障碍,让技术拥有者有条件、有动力直接为农民服务,带动农民走上科技致富之路。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为了充分调动科教人员深入一线参与推广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门设立了“推广教授”和“推广研究员”岗位。“对搞推广达到一定成就的人,我们不从发表论文上进行考核,而直接评聘为‘推广教授’,按照一定标准,给身在农村第一线的‘推广教授’按天数发放补助。给为农民带来显著收益的推广者给予重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孙武学说。

  按照这一思路,西北农林科大结合陕西区域农业主导产业发展需要,建立了白水苹果、阎良甜瓜、秦岭北麓(眉县)猕猴桃、西乡茶叶、安康水产、山阳核桃板栗、清涧红枣、阎良蔬菜等试验示范站及一批农村试验示范基地,构建了大学科技推广的集成平台和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快捷通道。

  陕西是我国苹果主产区,全省苹果产量居全国第一。苹果产业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5年,西北农林科大在陕西白水县建了首个苹果试验站,由校园艺学院副院长赵政阳等苹果育种、土壤、栽培、植保和农业经济专家组成的科技推广团队,建立了千亩高标准中心示范果园,万亩示范园,示范基地3万亩,优果率达80%以上,亩均产值5000元以上。

    白水县收水乡五泉村村民赵耿生家的果园,经苹果试验示范站专家间伐改造,产量从2005年的不到4000公斤,提高到了现在的9000公斤,而且质优、口感好、卖价高,总收入7万多元。赵耿生和乡亲们由衷感叹:“不服科技不行!”

  “过去我们种的猕猴桃1斤只能卖七八毛钱,现在能卖两块多!没有西北农林科大的专家,就没有我们村今天的幸福生活!”陕西省眉县金渠镇下第二坡村的张建斌激动地说。

  西北农林科大在眉县建了猕猴桃试验示范站,以刘旭峰研究员为首席专家的科技推广团队,通过推广新品种逐渐代替原来的老品种,再加上人工授粉、果实套袋等新技术的应用,使果农的经济效益明显增加。

  核桃板栗试验示范站在陕西省山阳县当地建立的560亩核桃嫁接示范园,嫁接成活率达到95%以上,一举改变了当地过去年年嫁接成活率都不到10%的局面,成为当地政府指导生产的“活教材”。

  “可是当初在推广核桃高接换优嫁接技术时,有的村民不理解,还遇到了不小的阻力。”试验站首席专家翟梅枝教授说:“有个老大娘先是答应了,结果等我们拿起锯,她却把锯抢走了,说什么也不让锯她家的树。后来,这位老大娘又来找我,让我们去锯她家的树。原来她是看别人家的核桃上市后,果子好,价钱高,这才相信专家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甜瓜育种专家杜军志在西安市阎良区推广系列厚皮甜瓜新品种。针对农民传统育苗方法成功率低、苗质量差、移栽成活率低、生长缓慢等问题,通过建立示范样板、开展科技培训、指
导成立专业合作社等措施,带动阎良及周边地区发展8万亩,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早春厚皮甜瓜产业基地,将阎良农民人均收入提高了1000元。从中受益的阎良区关山镇北冯村村民张小平说:“我们能致富,多亏了杨凌的专家!”

  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以来,在8个试验示范站工作的学校专家达118名,带动基层农技人员400多名。实现了大学科技专家与基层农技人员的有效对接和优势互补,促进了产业新技术的示范应用。

  现代农业看杨凌

  作为全国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还不遗余力地加强示范基地建设,通过示范基地,推广国内外农业最新成果。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小麦主产区黄淮地区先后有6次大的品种更新换代,其中有4个主导品种是由杨凌农科专家培育而成的,从而书写了小麦育种史上的传奇。如今,这样的“传奇”正在被续写。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育种专家王辉教授培育的小麦新品种“西农979”正在黄淮麦区大面积推广,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杨凌揉谷果蔬专业合作社的生产基地,这里引进的“黑番茄”品种已经采摘,一个个黑里透红的果实挂满枝头,像一串串紫红的葡萄。合作社理事长殷浩告诉记者:“我们计划推广种植黑番茄3000亩,带动农户1500户,预计2010年到2012年年产值将达到5000万元,使合作社社员人均收入由2009年的8000元增加到1万元。”

  目前,杨凌已在全国16个省(自治区)建立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151个,引进、推广国内外良种1700多种,培训农民400多万人次,推广农业实用技术1000余项,推广农林作物良种2亿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多平方公里,受益农民5000多万人,每年科技示范产生的效益超过60亿元。

  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梁宏贤说:“近期,杨凌示范区最紧迫的任务是加快建立高水平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在整个示范园区推动农业技术与生产组织的现代化,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打造示范基地。通过园区建设,使杨凌真正成为中国现代农业示范的核心区域,让来杨凌的人‘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带得回’,到那时,杨凌示范推广模式将呈现出‘示范园区有看头、科技人员有干头、龙头企业有赚头、当地农民有甜头、地方政府有劲头’的多赢局面。”

浏览次数:   │   责任编辑:
网站管理员:谭东明   电话/传真:+86-29-87080678
地址:中国·陕西·杨凌 邰城路3号   邮箱:tandongming@nwafu.edu.cn
教育部 中国农科院 陕西省政府  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科技部 中国林科院 陕西省教育厅 华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农业部       陕西省农业厅 南京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国家林草局     陕西省林业局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科技推广处) │ 信息管理 │ 总访问量: │ POWERBY:107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