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农业部会同全国农业产业化联席会议各部门,坚持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中一件带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来抓,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政策措施,解决突出问题,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又好又快发展。预计“十一五”末,全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总数约25万个,带动农户1.07亿户,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年户均增收2100多元,分别比“十五”末增长84%、23%和59%。目前,农业产业化发展逐步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由松散型利益联结向紧密型利益联结转变,由单个龙头企业带动向龙头企业集群带动转变。
产业化经营理念广泛引入,农业生产方式深刻转变。“十一五”时期,农业产业化组织数量大幅增加,龙头企业队伍迅速壮大,涉及的领域基本涵盖了农业各行业,产业化经营理念得到普遍认同和广泛运用,对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由自发分散向有计划有组织的订单生产转变,龙头企业生产经营由注重加工流通向拓展产业链上下游多环节转变,政府指导农业发展由直接抓农业生产向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生产转变。预计“十一五”期末,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超过农户总数的40%,生产基地规模占农业生产总规模的60%以上。
龙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农业科技水平大幅提高。“十一五”期间,龙头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引进和培养科技人才,加强科研合作,大力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加快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五年来,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累计投入科研经费近700亿元,90%以上建立了研发机构,60%以上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励。龙头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了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强了农业核心竞争力。
标准化贯穿全产业链,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升。龙头企业将标准化贯穿于原料生产、产品加工和市场流通全过程,积极开展质量安全认证,落实质量安全责任制,建立“从田头到餐桌”的质量控制与追溯体系,严格做到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产品不上市,上市产品主动接受质量安全监控。“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累计投入1100多亿元建设标准化基地,自建生产基地达到3500万亩。目前,全国有2万多家龙头企业通过ISO9000、HACCP等质量认证,70%左右的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获得绿色或有机食品认证。
利益分享机制更加完善,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明显。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注重发挥带农惠农作用,不断创新和完善利益分享机制。通过保护价和加价收购农产品、利润返还、股份分红等多种方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关系,让农民共享农业产业化发展成果。目前,通过合同、合作、股份合作三种较为紧密的利益联结方式带动农户的产业化组织数占总数的97.8%,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户均增收2100元左右。
龙头企业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绝大多数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生产资料、技术指导、市场信息、产品收购、仓储运输和技能培训等系列化服务,有些企业为农户发展生产提供贷款担保,还有一些企业资助农户参加农业保险。“十一五”期间,龙头企业为基地农户提供生产资料垫付资金年均超300亿元,培训农民资金年均达45亿元。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民市场意识、合作意识、经营能力都有明显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