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中外专家论科技创新与苹果产业发展
中外专家论科技创新与苹果产业发展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        发布时间:2010-09-27

  编者按 金秋10月,果满枝头,世界四大洲5个国家的苹果科研工作者来到中国苹果主产区——陕西白水,参加我校首届国际苹果学术研讨会,交流国内外苹果科研最新进展,实地查看我校白水苹果试验站,步入农户果园观看产业发展。在我校白水苹果试验站的协助下,本报记者先后采访了参会的国内外9名科学家,请他们畅谈对本次苹果国际研讨会的感受,对我校苹果试验站和陕西乃至中国苹果产业提出有益的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采访内容刊登如下,以飨读者


华盛顿州立大学KateEvans教授

  这是一次重要的会议,把国际上相关国家从事苹果科学研究的科学家集中在一起,交流和探讨很有意义,让国内外科学家彼此学到了很多东西。这次访问让我对中国尤其是陕西省苹果产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中美苹果栽培方式差别很大,但我很欣赏中国的栽培方式,因为这符合中国劳动力丰富的国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白水苹果试验站虽然建设只有短短的5年时间,但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栽培展示区方式很好,树已经成规模。我希望贵校加强与我校在果树遗传育种方面的合作,不断扩大研究领域,也希望更多的中国学生到华盛顿州立大学留学。 
  Kate Evans: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果树研究和推广中心仁果类育种专家,负责苹果和梨的育种及品种商业化研究,研发国际市场所需的苹果和梨新品种、砧木新品种。主要致力于分子标记在苹果和梨的分子辅助育种和指纹图谱上的运用研究,有丰富的苹果和梨的传统育种经验,还有17年的国内外项目鉴定、发展、筹资、管理等经验。


意大利皮尔琴察大学CarloFideghelli教授

  这次苹果国际研讨会范围很广,覆盖四大洲5个国家,来自不同大学和研究所的科学家聚集在一起,探讨苹果科研与产业发展,很有意义。几年前我来过中国,中国果树科研方面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提高,在某些领域与我们的研究一致。王乔春教授关于《果树茎尖超低温脱毒研究》的报告让我对该项技术有了更深的了解。     
  白水苹果试验示范站所展示和推广的矮砧集约化栽培模式将改变传统做法,引领中国苹果未来发展方向。与意大利相比,苹果试验站栽植密度还较大,建议采取不同的种植方式,相互比较,寻找出更适合中国的种植方式,同时选育的苹果树不要太高,便于人力采摘。要提高苹果品质,建议不用药剂疏花,引进国外先进的疏花机。  
  Carlo Fideghelli:意大利皮亚琴察大学果树栽培学名誉教授,主要从事果树育种、品种试验和果园管理方面的研究工作。曾任意大利园艺学会主席,是意大利农业部资助的果树栽培育种、基因资源保存、特性描述及稳定性三个研究项目的主持人。培育出包括苹果、桃、梨等多个果树品种,其中一些品种对意大利和国际水果产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西兰研究院植物和食品研究有限公司VincentBus

  我是第一次来中国,对中国苹果产业特别是陕西省苹果产业发展很震惊——面积这么大,发展这样快。中国苹果产业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展到现在这个水平,是一个巨大的成就,科研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要看到,中国苹果产业相对国外先进国家来说,无论在产量、品质、树形、栽培方式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希望通过今后的科研工作进一步提高。  
  学校苹果试验站通过直接展示栽培、修剪、灌溉技术,让农户学习,这很重要。科研方面,要培育出优良抗病品种,才能减少农药用量,提高苹果品质。
  Vincent Bus :新西兰植物与食品研究所科研专家,主要从事苹果抗病虫育种、果树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果树抗病虫种质评价方面的研究工作。是该所仁果类水果和夏季水果育种团队负责人。


法国农业研究院FrancoisLaurens研究员

  我是第一次来中国,作为苹果科研工作者,很高兴来世界最大的苹果生产国进行访问,这是我参加的国际苹果研讨会中水平较高的一次,效果很好。建议下次举办类似会议时,分成栽培、育种、市场等不同小组展开讨论,以便专家按照兴趣和专长展开更深层次的交流。国际研讨会将讨论和参观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国外专家报告中讲的新技术比较多,而中国科学家报告中这方面内容较少,且比较宽泛。     
  中国从事苹果研究的科学家很多,拥有的资源也很多,希望今后更多的科学家在新技术领域积极探索,并通过国际会议展示交流出来,让更多国家的科学家了解你们的工作和研究。特别在利用分子生物学育种方面积极与国际合作,培育更多更好的优良品种。加强中法之间的合作交流很重要,我们希望把法国的育种材料交换到中国,促进彼此之间科研水平的提升。     
  我们很欢迎勤奋的中国学生到法国学习,对于学生来说,要重视研究,也要重视实践,特别是掌握实践技能的学生将会深受社会欢迎。   
  Francois Laurens:法国农业科学院、昂热园艺学和遗传学联合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苹果育种和遗传学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是法国植物品种区域合作项目牵头人,欧洲果树育种学大型合作项目规划负责人,欧洲作物育种学会果树育种和遗传学项目主持人。


澳大利亚西澳洲农业部苹果育种与产业技术资深顾问AnthonyJ.Portman

  我到过中国很多次,白水试验站揭牌的时候就来过,这次再来,感受更加深刻。对于做科研的人来说,研究应用与生产很重要,通过技术推广,让农民的钱包鼓起来是很重要的事情,建议更多的经费支持农技推广工作。今后应该让果农积极参与到试验站工作中,从果园建设、整形到栽培的各个阶段让果农参与,以便他们更好地学习并掌握新技术,这样更有利于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而不能只是单纯做好示范让农民看。
  Anthony J. Portman:澳大利亚农业部西澳洲区域项目资深顾问和项目高级官员,主要负责园艺产品市场化评价项目,具体管理和协调园艺集约化栽培方面的科学研究与推广工作。


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SilvieroSansavini教授

  过去只是在欧洲园艺学会的会议中谈起过中国苹果,今天终于走进了中国苹果园。看了中国苹果产业的现状,很兴奋。这是一次独特的体验,也是建立新的友谊和良好合作的良好开端。     
  博洛尼亚大学是西方最古老的大学,建立于1087年,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是意大利最为国际化的大学。建议你们的学生积极申请欧盟在我校设立的攻读园艺、农业食品、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硕士学位,同时推动博洛尼亚大学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展广泛的交流合作。   
  Silviero Sansavini: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果树学终身教授,博洛尼亚大学果树、树木科学和景观规划博士学位创建者。主要从事果树育种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曾任意大利园艺学会主席。兼任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IPPA项目中果树生产调控研究方向、苹果分子标记辅助的抗黑星病育种项目、国家生物技术等项目的主持人,国家学术委员会会员,苹果育种早期辅助选择、苹果转基因项目领导者。因其对科学文化的突出贡献,意大利总统授予其金牌奖。


普渡大学果树育种专家PeterM.Hirst副教授

  中国苹果产业体系庞大,与美国的不一样,中国的果农很勤奋、也很努力,而美国最突出的是机械化程度高,很少有人工操作。尽管有不同,但追求高产、高品质方面目标一致。     
  普渡大学也有类似你们学校这样的试验站,叫农业中心,包含的产业更加广泛,50多名不同学科包括玉米、大豆、蔬菜、瓜类研究人员既从事研究也从事推广,工作份额各占50%。推广工作非常重要,研究中的新成果、新技术要及时推广到农户中,同时,研究人员也要对生产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生产水平,也有助于提高研究水平。     
  砧木相当重要,是影响苹果产业最重要的因素。追求高产是全世界苹果产业的目标,没有好的砧木,高产是不可能的。砧木差异会影响到果树产量、品质,建议从国外引进,通过多年、多点试验,筛选适合中国各个地区不同自然环境的砧木品种,只有这样,苹果产业与国际接轨才有可能。 
  Peter M. Hirst:普渡大学园艺与景观设计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果树育种。是《优质水果报道》编辑,印第安纳州园艺学会主席。曾先后被印第安纳州园艺学会、普渡大学合作推广专家协会、美国园艺学会和美国农业部部长分别授予金苹果奖、初级推广奖、谢泼德奖和美国农业部奖。


青岛农业大学副校长戴洪义教授

  此次在苹果主产区召开国际苹果研讨会,对促进陕西乃至北方苹果提高技术水平、改变栽培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同行的广泛交流,让我们从国际同行那里获得遗传育种、品种改良方面的重要信息,对研究很有意义。8月29日出版的英国《自然遗传学》杂志上,一个由来自5个国家近100名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绘制出世界第一份苹果基因组草图,这将有助于采用基因手段改良品种,培育口感更好、营养价值更高的苹果。现在进入后基因时代,如何利用苹果基因测序结果,实现分子标记的辅助育种,对减少用地、劳动力和资金投入、缩短育种周期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戴洪义:青岛农业大学教授、副校长。主要从事果树遗传育种、分子技术与资源研究,主持的“短枝型苹果品种栽培技术及其开发研究”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选育的“鲁加1号”“福艳”“鲁加5号”“鲁加6号”等苹果新品种获国家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


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过国南研究员

  一个省、一所大学,就单一树种召开国际会议,据我了解是第一次。世界主要苹果生产国的育种、栽培、推广和市场专家汇聚一起,就苹果产业发展开展交流,让国内外同行互相学习、借鉴,确实很好。学校白水苹果试验站抓住生产上的发展趋势,通过探讨不同水肥条件下的栽培方式,为黄土高原苹果产业发展起了关键引导作用。     
  我国苹果科研某些领域正在与国外靠拢,接近国际水平,但生产上与国外相差很远。今后,试验站可以结合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引进适合当地的国外先进技术,为下一步苹果产业提升优化打下良好基础。   
  过国南: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苹果新品种选育研究,先后培育出了“伏帅”“伏翠”“香红”“华冠”“华帅”“美八”“短枝华冠”“华美”“早红”“华玉”等苹果新品种。其中,“华冠” 1994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8年、2002年先后通过山西和全国品种审定。还从国外引进了一批适合我国栽培的新品种,为我国中部地区推荐了各种早、中、晚熟系列苹果新优品种。

浏览次数:   │   责任编辑:
网站管理员:谭东明   电话/传真:+86-29-87080678
地址:中国·陕西·杨凌 邰城路3号   邮箱:tandongming@nwafu.edu.cn
教育部 中国农科院 陕西省政府  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科技部 中国林科院 陕西省教育厅 华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农业部       陕西省农业厅 南京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国家林草局     陕西省林业局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科技推广处) │ 信息管理 │ 总访问量: │ POWERBY:107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