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文新传媒]张光强的十三年
[文新传媒]张光强的十三年
来源:文新传媒        作者:文新传媒        发布时间:2010-09-23

  在外人看来,这是位“野心勃勃”的领军人。作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张光强提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要建成世界一流的农业大学。他认为,一所大学要有壮志,中国农业“生之者寡,食之者众”,办好农业大学,搞好产学研相结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是中国农业发展的战略需要。在下属看来,这位示范区党工委书记根本是个“拼命三郎”,他的讲话稿大多都由自己撰写,经常在晚上10点多还在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办公大楼内忙碌,如果看见有加班的同志定会表扬一番。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楼内,张光强向记者慢慢回忆了在杨凌工作的13年。他并不掩饰自己接到建设杨凌任务之初,心中所怀有的抵触。但是13年来,张光强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工作状态,“杨凌是一个创新的事业,不管农民也好,还是企业家、公务员,都是杨凌示范区的建设者。”他把自己也看成是一个创业者。

  创建国家级农业示范区

  这13年,张光强从调研杨凌开始,设计管委会架构;策划运作模式;实施科教改革,将原本分散的十所科研院所整合成两所重点院校,推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凭借体细胞克隆羊、杂交小麦育种及节水农业等一系列重要成果和综合实力加入了国家“985”重点高校建设行列。
  从千方百计筹措建设资金到四处奔波拓展国际合作,从主持城市基础建设到开创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他都事必躬亲。12年来杨凌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多亿元,城市环境明显改善。杨凌还彻底扭转了人才流失的局面,吸引了大批高科技人才和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入驻,成为全国农业科技聚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探索新型科技推广模式

  “我时刻在反省,13年来在杨凌建设上还是有失误。一是如果规划做好一点,请世界一流的大师,那么杨凌的城乡面貌肯定比现在更好;二是城市工业化进程还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发展得更快些;三是科教体制改革的成效可以更大;四是选人用人方式标准更严格些,我们的队伍能更好。”13年来张光强始终没有懈怠,“我就是这样的人,一旦做了,就会执着干下去,不惜付出全身心。” 因过度操劳,做过一次胆结石手术,张光强的身体略有发福,两鬓已显斑白。他的声音沉稳且带着磁性,十分好听。他请记者品茶,茶叶就出自本校的试验田,叫“农科大仙毫”。他还热情地邀请记者品尝来自西安阎良区的甜瓜,5月在西安很少能吃到甜瓜,这是在农林科技大学科技推广站的指导下培育出来的。4年前阎良还只有2.5万亩的甜瓜地,如今已扩展到5万亩基地,每亩最低净收入2000元,最高达上万元。而这种新型科技示范模式创造大幅效益的故事还能举出许多。

  “农民代表”倾情农民

  全国“两会”时,他喜欢介绍自己说,“我是农民代表”。他工科出身,曾在农村插过队,喜欢阅读和思考。在杨凌打拼的日子里,他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和转化、农民增收等方面积累了独特的见解,被公认为“三农”问题的专家。担任全国人大代表的6年来,他向全国人大提交的建议或议案达49件,其中涉及“三农”问题的就有38件之多。
  采访中,张光强始终充满对杨凌未来的信心,“我一直认为,杨凌在促进中国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方面能做些事情。最近我们向国务院汇报,希望能建立杨凌的七大体系,其中包括提高杨凌的科教创新能力,在人才和科教体制改革方面继续探索;在科技服务旱区农业方面有新的格局,使杨凌成为中国现代农业的核心示范,辐射西北乃至全国。”
  外界评价张光强是杨凌的“创始人”和“拓荒者”,对此张光强一笑置之。他说所有的努力,都是希望自己无愧于这番事业,无愧于杨凌这片热土。

  大局制:小部门 大职能

  杨凌示范区建设之初,张光强带着中省两级下拨的1000万资金,还有28个创业者“杀”进杨凌。如何用最少的人和钱干出最多的事,是创业者所思考的。1997年,经国家批准,杨凌搞起了“大局制”。
  根据国务院对杨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批复要求,杨凌要以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设立示范区管理委员会。1997年7月29日,杨凌示范区在西安全面公开招聘公务员,这在陕西省尚属首次。
  “我们用了一些新的办法,党政合署办公,行政区划上独立,一个局兼了很多部门的职能。”张光强介绍。例如宣传部就外挂了外宣办、新闻办公室、新闻出版局、广电局、文明办等机构,而整个部门在编人员只有6人。目前杨凌示范区管委会所有在编人员还不超过100人,虽是地市的党政框架,但用了乡镇的人员规模。
  “大局制”有效发挥了管委会的工作效能。用张光强的话说,杨凌是拿10%的财政吃饭,90%的财政来做事。

浏览次数:   │   责任编辑:
网站管理员:谭东明   电话/传真:+86-29-87080678
地址:中国·陕西·杨凌 邰城路3号   邮箱:tandongming@nwafu.edu.cn
教育部 中国农科院 陕西省政府  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科技部 中国林科院 陕西省教育厅 华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农业部       陕西省农业厅 南京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国家林草局     陕西省林业局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科技推广处) │ 信息管理 │ 总访问量: │ POWERBY:107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