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科技创新 强壮蔬菜产业
虽然今年的春天来得晚,但是,在浙江萧山千亩萝卜新品种示范基地,记者看到,种在地里的新品种萝卜已快收获了。在霏霏细雨中,萝卜叶柄直挺,叶绿如翠,拔起一颗,叶下的萝卜长得又大又直,且雪白、光洁。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所长杨悦俭告诉记者:“这就是我们经过十多年努力,育成的杂交一代春萝卜‘白雪春2号’。它的品质、抗病性和丰产性全面达到甚至超过了韩国春萝卜‘白玉春’,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可以完全替代进口杂交一代春萝卜的新品种。‘白雪春2号’的种子成本仅为‘白玉春’的三分之一。”
“白雪春2号”研发推广的成功,吸引了方方面面的人们,3月31日-4月2日,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在这里召开了蔬菜产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现场交流会,来自全国各省(市、区)农业科技部门的有关负责人、专家们专门考察了杭州晓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示范基地种植的耐抽苔春萝卜“白雪春2号”和杭州其门堂蔬菜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加工现场,研讨如何建立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为导向的蔬菜产学研销加相结合的机制,提高蔬菜自主品种创新能力,以促进我国蔬菜产业发展。
在蔬菜产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现场交流会上,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白金明强调,要坚持改革,努力推动农业科技运行机制创新,促进各类农业科研院所、农业教育部门、农业企业等在科技创新上有实质性对接,各级农业科技部门放手抓推广,广泛联合,深入协作,在农业科技体制机制上取得新突破,在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上实现新跨越,在支撑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上做出新贡献。
科技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蔬菜是我国种植业中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作物,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国家始终非常重视蔬菜产业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蔬菜科技取得一大批重要科技成果。据统计,1978-2009年获得国家级三大奖的蔬菜科研成果有107项,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来自农业部的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优异种质创新方面成绩显著。目前由国内外收集、整理、保存蔬菜种质资源约3.5万份,在世界各国中名列第3。它们不仅丰富了我国蔬菜基因库,为蔬菜遗传育种打下良好的种质基础,许多国外引进的优异资源还直接在蔬菜生产中被广泛推广应用。1980-2008年已通过审定的蔬菜新品种达3000个以上,这些新品种加上一些传统的优良地方品种,播种面积约占蔬菜播种总面积的85%以上,在我国蔬菜生产中占有主导地位。另外,蔬菜杂种优势育种技术不断提升,目前约有30余种蔬菜育种应用杂种优势途径,主要蔬菜作物的新品种50%~95%为一代杂种。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方智远院士介绍说,近年来,在蔬菜抗病抗逆育种、蔬菜生物技术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转基因蔬菜育种等均取得显著成效。另外,细胞工程技术已经在我国蔬菜育种中得到实际应用,成为提高育种效率的重要途径。以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设施蔬菜栽培技术、工厂化育苗技术为代表的现代蔬菜栽培技术对促进我国蔬菜产业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截至2008年,全国节能日光温室面积已达964.56万亩,为蔬菜周年供应、菜农增收发挥了重大作用。
另外蔬菜贮藏与加工技术研究也取得较快发展,大中城市净菜加工蔬菜数已约占蔬菜上市量的35%。研制和引进的速冻技术,超高温、高压灭菌技术、无菌包装技术以及一些先进的设备,促进了我国蔬菜加工业的发展。
蔬菜产业发展对蔬菜科研有了新需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蔬菜产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蔬菜科技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蔬菜生产上的许多问题更需要科技创新才能解决。
蔬菜产业正在由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院长陈剑平说,当前蔬菜质量、效益和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成为关注的重点。人们更加关注消费的质量,商品品质、营养品质、风味品质等,安全优质蔬菜成为市场需求的亮点。另外,由于土地有限,蔬菜增加产量不可能再依靠扩大种植面积,因此提高单产和效益,改善品质成为今后蔬菜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培育抗病虫品种,研究推广安全优质高效栽培、植保技术,减少农药污染等成为蔬菜科技工作当务之急。
设施蔬菜已成为我国蔬菜均衡供应的基本保障,菜农收入的重要来源。针对在设施栽培的茄果类蔬菜国产好品种少的现象,方智远院士呼吁,要尽快培育出我国自己的设施专用蔬菜品种,研制完善设施蔬菜,高效、环境友好型栽培、植保技术,这是蔬菜科技工作的紧迫任务。
过去传统的蔬菜品种和栽培技术很多不适于现在反季节、大面积基地化生产的形势。
对部分反季节蔬菜品种依靠国外品种进口的情况,专家认为研究出适于不同生态优势区域的蔬菜新品种,特别是反季节栽培的抗逆、耐贮运、商品性好的新品种及规模化反季节栽培技术、采后贮运技术已日益重要。
随着蔬菜大生产、大流通局面的形成和出口贸易的增长,我国蔬菜加工产品得到发展。在发达地区,净菜加工蔬菜已占蔬菜销量的35%左右,蔬菜罐头、速冻蔬菜、干制菜、蔬菜汁等都得到迅速发展,出口额也明显增加。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净菜加工比例及精深加工比例均较低,其中精深加工比例更低,仅4%左右。因此,专家提出加快培育适于加工的蔬菜品种,另外提高加工技术也是重要的蔬菜科研任务。
对深化蔬菜产业化经营的问题,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经济研究室李崇光教授指出:近十年我国蔬菜产业成长迅速,成效显著,但是也面临一些新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对待。一是蔬菜产业规模基本满足国内需求,产业发展重在内涵。蔬菜生产成本呈上涨趋势,蔬菜生产效益波动较大,并有下滑趋势;二是蔬菜产业的小生产问题依然存在,农民专业合作社还难以胜任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重任;三是关注产业利益分配问题,保护农民利益,尊重中间商的权益;四是大力发展物流产业,做到菜畅其流,突破蔬菜产业发展的瓶颈;五是加强蔬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对蔬菜产业的宏观指导和调控能力。
专家对蔬菜科技创新提出新思考
蔬菜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今后的蔬菜科技创新工作如何做,现场会上专家们提出今后加强以下工作:要明确重要蔬菜科研单位公益性的地位,加大对蔬菜科研的投入。专家们指出,蔬菜科学是一门以应用为主的学科,但是有很多基础性和应用基础性研究需要稳定支撑。蔬菜科学中的许多应用研究是服务于广大农民的公益性研究,应该得到长期稳定支持。不断巩固和提升我国蔬菜品种的国际竞争力。国家相关部门应在“十二·五”科研计划中,把“蔬菜种业创新”、“设施蔬菜优质高效栽培”、“蔬菜安全生产”等列为重点科研专项,加大支持力度。
加强科研单位之间交流分工合作。蔬菜科研单位多,各有特色,但发展不平衡,研究方向、内容有的也雷同,加强交流十分必要。专家们建议农业部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全国蔬菜科技创新交流会,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加强产学研结合。目前,我国与蔬菜产业有关的企业数量多、实力弱,要进一步改革运行机制,希望企业能联合、整合,走集团化发展的路子。在联合中,科研单位应主动采用技术咨询、成果转让、合作开发的形式与企业开展实质性、长效性合作。
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要加强蔬菜科技创新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的培养。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增强实践能力。要制定稳定优秀人才的培养机制,优化科技人才结构,建设好科研团队特别是选好团队带头人,制定好不同类型科技人员分类业绩评价考核制度、公平合理的成果评价制度,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培养出更多可以为我国蔬菜科研和产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科技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