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我校“乡村振兴—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人才培养项目总结交流会暨2022届毕业研究生座谈会举办。
为深化我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面向国家战略和学校12345发展思路,面向需求,结合我校办学特色,2019年,我校设立了“乡村振兴”和“一带一路”两个专项共4个校级重点人才培养项目,打破了原有的校院两级培养模式,由4个需求部门牵头,以问题(需求或目标)为导向,设立人才培养项目,分别为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牵头负责的“乡村振兴—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乡村振兴学院牵头负责的“乡村振兴—乡村治理与发展”、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牵头负责的“乡村振兴—旱地农业绿色发展”和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牵头负责的“一带一路—丝绸之路国际化农业人才”等4个项目。
今年,我校4个校级重点项目的第一届128名学生即将毕业,其中“乡村振兴—现代农业全产业链”项目毕业生49名,他们与非项目培养的研究生相比,不仅强化了有组织的团队实践培养,增强了研究生对三农的认知、认同和情怀,同时项目研究生的实践成果、学术成果、科研成绩、升学就业等方面的达成度均取得了较好成效。
会议围绕“乡村振兴—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人才培养项目进行了深入总结交流。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处长阮俊虎做项目总结报告,研究生导师代表刘占德、高华、吉红、海江波教授依次发言,回顾和总结了“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人才培养项目工作并分享了好的经验及做法。研究生代表王潇、闫雷玉、李雪雯、陶壮壮同学依次发表感想,从自身角度出发畅谈“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人才培养项目对个人培养和未来发展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对向学校、导师以及依托的试验示范站表示衷心的感谢。
师生代表发言
副校长陈玉林总结发言,强调项目化改革是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管理机制,是以研究生全面成长为成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抓手。“现代农业全产业链”项目推进的三年就是不断探索、创新、收获的过程,要求研究生院和相关单位应该根据推进此项目的经验积极总结,做好知识、技术、人力、课程等研究生教育资源的融合。要求研究生导师具有培养强农兴农人才的使命担当,资源统筹利用的能力,跨学科发展的视野,着力做好项目、团队、平台、需求、就业的对接,通过项目的持续良好运行,培养出更多“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创新性人才,为乡村振兴发挥积极作用。
会上还对2019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项目驻站实践优秀研究生等进行了表彰。陶壮壮、吴钦等7名研究生被授予“优秀驻站实践研究生”,白水苹果试验示范站、海原肉牛试验示范站、洛川苹果试验示范站被授予“优秀驻站实践培养基地”,赵政阳、吉红等7名研究生导师被授予“优秀驻站实践指导教师”,动科学院和园艺学院被授予“优秀驻站实践管理单位”。
参会人员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