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6月3日、5日,10000个“西农早蜜一号”甜瓜先后在北校区和南校区食堂供我校3万余名学生免费品尝。学校各级领导与许多老师也参与品尝活动并与学生交流。师生们纷纷就甜瓜品尝和科研成果进学生社区活动发表自己的感受。凤岗通讯社记者汇集了部分师生感言,在此予以展示。
副校长吴普特感言
校党委副书记吕卫东感言
副校长冷畅俭感言
副校长罗军感言
甜瓜很好!选育它的专家们很棒!希望我也能在这里研制出优良品种,带回国示范推广。
——国际学院巴基斯坦博士生陈放(中文名)
作为一名农大学子,很荣幸再次“近水楼台先得月”,品尝到了原产自西农大的香蜜甜瓜。近距离感受到现代农业的魅力并成为其发展前沿成果的惠及对象,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我们每一位农大学子的福利。吃水不忘挖井人。大家在为甜瓜的色香味俱全而幸福满满时,请不要忘了感谢它背后科研团队的默默付出,他们那种为了科研不畏艰险、勇于拼搏的精神以及乐于分享自己科研成果的品质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和点赞!
——经管学院2013级陈祥民
在60000个“979”馒头之后,10000个“早蜜一号”甜瓜强势袭来。在北校区,从三号食堂到八号食堂以及广场,人头攒动,由此可见学生的强烈期待。期待以外,我们能够感受到学校的用心:成果惠及我们之外,也让我们懂得“科研”一词并不遥远,它就在你我的手中,将来也能诞生于你我的手中。
——生命学院2014级张兴楷
继上次的免费馒头之后,学校又给我们发福利啦。学校的科研成果能够给我们学生分享,是学校关怀学生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
——经管学院市场营销2013级杨军
在品尝美味的瓜果的同时,更令我感动的是勤劳工作的工作人员。他们不辞辛劳地工作着,先是洗,再是切,最后还要认真地把瓜囊掏掉,把切好的瓜送到每一个学子手里。甚至还准备了水供大家洗手,这体现了我校浓浓的人文关怀气息,令人感动。
——经管学院市场营销2013级梁绍壁
科技从来都是造福于民的。对于学校这样有意义而富有情怀的活动,我只想说这太任性了,这让我幸福得有些不安。不说了,我已经在去种瓜子的路上……
——经管学院市场营销2013级马培银
校园里又刮起了一阵甜瓜风。“西农早蜜一号”吃起来肉质脆甜,汁水丰沛,初入口即有浓浓的瓜香味和蜜一般的甜味。除了香甜外,我们也品到“早蜜一号”背后的别样风味——我校园艺学院研究员杜军志及所带领团队的艰辛与汗水。
——水建学院电气2014级孙振豪
农业作物由于育种周期等方面的问题,能够取得成果是非常不易的,杜军志研究员及所带领团队经过多年一直奋战在田间第一线,这种精神特别令人敬佩。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有利社会,有益他人”的美德,值得全校师生学习。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少些浮躁,多些坚持,努力学习。
——水建学院2013级王笑倩
一个成功的新品种的需要科研团队付出巨大的精力和汗水。科研成果进社区,在拉近我们与科研成果的同时,也让我们感悟到了天道酬勤的真谛。
——人文学院公管2014级颜天放
深入现场,我感受到了学校为这次活动的用心:有同学抓们负责路口的交通安全,不让自行车过;切好的一盘瓜用保鲜膜覆盖着,负责发瓜的同学都带着手套;更贴心的是,在专门用来装甜瓜皮的垃圾桶旁还有几个洗手盆,为了让同学们吃完瓜方便洗手;专家亲自发瓜;校领导与我们交流感受……诸多小细节,充满了贴心。感谢学校对我们的关爱!
——资环学院水保2014级宁晨东
在老师迟迟不下课的焦灼中,我终于等到了下课铃声。奔往东三食堂的路上,看到很多手捧香瓜的同学边走边吃,这些平日里斯文的学生变得“不顾形象”。为学校点赞,为专家们点赞,为所有工作人员点赞!
——外语系2013级曹琪
不历经烈日暴晒的严酷,哪有香甜白嫩的娇美;不体味黑夜等待的漫长,哪来可口汁液的滋润;不品尝五味沙土的心酸,哪得青枝绿蔓的姿态。“西农早蜜一号”的秘密就是杜军志团队的奋斗历史。他们以低调踏实的姿态,培育优质甜瓜品种;他们用专家高傲的情怀,书写人生壮丽的篇章!
——人文学院社工2013级刘婉华
“酿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喜人的甜瓜背后是我校科研工作者付出的辛勤血汗,只有用汗水和智慧浇灌出的瓜才分外甜美。“民为国本,食为民天。树德务滋,树基务坚。”甜蜜的果实激励我们永记“诚朴勇毅”的校训,为建设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世界一流农业大学而努力奋斗。
——人文学院公共事业管理2012级赵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