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参加农业科技推广系列职称评审见闻

作者:杨宏博         来源:推广处        发布日期:2011-12-07     

“金奖银奖,不如百姓夸奖”
——参加农业科技推广系列职称评审见闻

  寒冬时节,既不过年又不过节,可渭南白水县林皋镇可仙村的村民们却在果园里又是敲锣打鼓,又是燃放鞭炮,围着一群外地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我苹果务的好,全靠杜老师的指导,杜老师夏天待在果园里,也不嫌热”,“杜老师都那么大年龄了,还常常晚上过来给我们办培训班”,“杜老师打电话让赶紧防红蜘蛛,我才知道他又悄悄的在我果园里看过了”……这群人中声音最大的叫曹谢虎。
  曹谢虎是白水县林皋镇可仙村一名普普通通的果农,前几年务苹果“人把苦下扎了,树把人亏扎了”,一年到头苹果卖不下几个钱。2006年,作为“校县科技入户”专家组成员的我校杜志辉副研究员包抓了曹谢虎的果园。杜志辉查看了果园后,给曹谢虎开除了第一剂“药方”: 间伐。听完杜志辉的指导,老曹心里犯嘀咕:“这纯粹胡整呢,把树都截完了,那儿结苹果?”禁不住杜志辉的“软磨硬泡”,老曹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在6亩园子中选了1亩做试验。年底一算账,产量减少了,优果率却提高了,每斤还比没有间伐的多卖了1元钱!这下,老曹被白水苹果试验站其貌不扬的杜志辉折服了,左一个杜老师右一个杜老师地叫,全营养施肥、肥水一体化、病虫综合防控、……“只要是杜老师说的,我都照做”。如今老曹有了名,成立了苹果专业合作社,去过美国上了哈佛的讲堂,还在中央电视台上“露了脸”。可他心理却有一个结,指导他们发财的杜志辉老师,却依然是个副研究员,更何况杜老师发明的“诱虫带”,成本低、效果好,年推广量要达到1000万条呢。当听说学校农业科技推广职称评审小组的成员要来自己的果园现场查看杜老师的业绩时,曹谢虎就和他们仙果合作社的社员一合计,要用农民特有的方式为“杜老师”说道说道。于是,就有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11月25日、26日,学校农业科技推广职称评审小组一行11人对申报2011年度推广高级职称的专家推广业绩进行了现场考评。“西农专家们工作踏实,技术过硬,是我们白水果农的福气”,白水县主管农业副县长刘建成对驻站专家赞不绝口。眉县园艺站副站长薛云飞深有感触的说:“专家们不光技术过硬,工作作风也好。常常风里来雨里去,和县上的农技员同吃同住同劳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试验站老师指导下,我去年都升了高级职称,站上的老师们早都该升了”,白水县果业局技术干部段宝珍替专家们“鸣不平”。“吃水不忘打井人,我们能致富,全靠西农专家,专家就是我们的科技财神”,在铿锵有力的锣鼓声中,槐芽镇槐西村老支书把一块写有“科技财神”牌匾送给了学校的专家。首善镇第五村猕猴桃专业协会会长张长林自豪的说:“以前红阳猕猴桃都是单支干上架,西农专家来了后,指导我们采用多支干上架技术,产量大幅度增加,1亩地收入1万元没有啥问题,我们村现在已经成了全省最大的红阳专业村”,临走时,热情的第五村人非要送些自家地里产的猕猴桃让大家尝一尝。
  白水、眉县,可仙村、耀卓村、土岭村、槐西村、第五村……学校专家的事迹被村民、农技干部、政府官员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的评价是最公正、最客观、也是最重要的。这真是“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百姓夸奖,”百姓的赞誉才是对我校农业科技工作者最大的肯定和回报。


农民向专家赠送锦旗

农民向专家赠送牌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