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的生产实践表明,地膜覆盖是玉米高产栽培中的一项关键技术措施。覆盖地膜后,会产生保墒增温、改善土壤状况和形成良好的田间小气候等综合效应,有力地促进了植株的生长发育,从而使玉米的高产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玉米通过地膜覆盖栽培,一般亩产可达到600公斤左右,高产田产量甚至可达1000公斤,和旱地小麦亩产300公斤左右比较,一亩地膜玉米的产量和效益相当于两亩的旱地小麦。所以,针对我省渭北旱原地区,要尽可能扩大地膜玉米种植面积,以实现增产增效。在地膜玉米播种时,尤其要注意把握以下六个关键环节:
1.选择优良品种。地膜玉米生育期长,增产潜力大。但渭北旱原绝大部分地区都没有灌溉条件,玉米等大田作物种植几乎完全依靠自然降水,且生态环境多样。因此,地膜玉米种植时一定要选用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和抗逆性都比较强的优良品种。经2010年生产观察,在渭北旱原地区种植表现较好的玉米品种有榆单9号、郑单958等。为了保证种子质量,要引导农民群众到正规的种子销售部门购种。此外,渭北旱原地区地下害虫发生普遍严重,应选用包衣玉米种子。
2.选用合适的种植模式。目前渭北旱原地区玉米地膜覆盖种植主要有四种模式。一是窄膜覆盖、膜上种植模式(膜宽0.7米)。一般膜上种植2行玉米,是渭北旱原地膜玉米种植的主要模式。优点是适宜范围较大,配套机械较完备,相关技术较成熟。二是窄膜覆盖、膜侧种植模式(膜宽0.7米)。在光照热量条件较好、海拔较低的地区应用,生产效果较好,能有效防止玉米植株后期早衰,也便于条施化肥。三是宽膜覆盖、膜上种植模式(膜宽1.4米)。一般膜上种植3—4行玉米。该模式的优点是保墒增温效果较好,人工覆膜效率较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配套覆膜播种机械较少。四是垄沟全膜覆盖模式。此模式的优点是保墒增温效果明显,积雨效果较好,特别适宜于自然降水较少、海拔较高、气候冷凉的地区。缺点是用膜量大、费用高,在光热条件较好的地区,植株生长后期有早衰现象发生,目前生产应用面积比较小。
3.适期适墒播种。一是播前如果遇雨要及时整地覆膜保墒,到适播期再打孔点播。二是整地和覆膜一定要同时进行,防止整地后土壤裸露,致使失墒跑墒。三是土壤表墒较差时,可带水点播。四是若播种时天气干旱,土壤墒情很差,可以适当将播期推迟,一般延至4月底等雨播种,确保足墒播种、一播全苗。五是除膜侧种植和垄沟种植外,人工覆膜时一般都应平地覆膜,起高垄覆膜既容易将表层干土聚到垄下,不利于出苗,同时也增加了工作量。
4.科学平衡施肥。一是掌握施肥量的多少。为节本增效,最好采取比较规范的方法对种植地应施肥量进行确定。通常进行测土、化验,并按照玉米目标产量,需要多少肥就施多少肥,需要什么肥就施什么肥。据相关资料和生产经验,每亩目标量在700公斤左右、中等肥力的地块,一般亩施有机肥3000—5000公斤,纯氮(N)18—20公斤,五氧化二磷(P2O5)和氧化钾(K2O)各10公斤左右,并要适当补施锌肥。二是施肥的时期和方法。拔节后玉米生长发育加快,对养分的需求量和吸收量也明显增加,及时追肥能有效促进玉米生长发育,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重,防止后期植株脱肥早衰,为稳产高产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地膜玉米种植中,施肥时要改一次施肥为两次施肥,即在确定施肥总量的前提下,将有机肥、磷钾肥和锌肥施用量的全部及氮肥的60%混合均匀,作为底肥一次性施入,剩余的氮肥于植株拔节至吐丝期再施入。
5.合理密植。提高种植密度、增加亩穗数是实现玉米高产的关键。但田间密度的增加又极易引起穗粒数和千粒重特别是穗粒数的减少。因此,要根据土壤肥力及所用品种确定种植密度,保证合理密植。郑单958一般每亩留苗4500株,榆单9号每亩留苗4000株。生产过程中,实行宽窄行种植是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相对有效且方便可行的办法。一般宽行保持80厘米,窄行40厘米,使相邻的两行植株间呈三角形种植。
6.化学除草。覆膜前,选用乙草胺,或玉农思,或宣化阿胶(每亩用100克),对水100公斤后均匀喷洒于垄面,以防除田间杂草,避免杂草与植株争水争肥。